关于潮州镇海楼上“潮州府”楼牌名
如今潮州府旧府衙的谯楼镇海楼复建工程进展顺利。
点缀镇海楼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栏杆上的木雕“府楼猴”和上面的牌匾“潮州府”三字。
而目前镇海楼仅存的历史影像资料,就是这张《旧影潮州》作者老照片君辗转从国外收藏回潮州的百余年前老照片。
遗憾的是,老照片上的牌匾,“潮”字一半在阴影之中,而且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清朝尾的镇海楼已经破烂不堪,字迹也较为模糊。
无论是复建镇海楼,还是对潮州文史的研究,如果能找到具有历史价值的“潮州府”字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洪旭勤先生是一位文史和书法爱好者,业余热心于潮州石刻文化遗存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几年前,他在探访潮安区江东镇一个宋代古村落时,在一座老旧的祠堂中意外地发现一碑首刻着“潮州府”三个大字的残碑,经辨认,是一块明代嘉靖潮州知府所立的石碑,觉得有历史文化价值。经询诸该村族老,得知该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在池塘边发现,当时已经碎为三块,其中一块尖端残缺。是村中有见识的族老主张将其拼接后嵌在祠堂墙壁之中,以示对古物和先人的尊重。
拓片,是将石刻图案清晰再现的传统技法。
洪旭勤先生希望能通过拓片的方法,将该石刻的细节复制下来,最大可能的还原石碑内容。老照片君和长光伯跟随着洪旭勤前往江东镇的这个古村落。
在粘墨的扑子一下一下轻轻的扑打中,石碑的内容渐渐清晰显现出来。
洪旭勤说,每发现一块石刻,并将它的内容显现出来的这种感觉最为奇妙,就像是收到千百年前先人发来的微信信息。
石碑的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潮州府”三字,落款为“知府郁”
◻︎令各告庄廷和等置立石牌,开写四至,永为公共灌溉田亩,兑被后日官豪似前受献强占。东至井尾等村,南至蓬洞,西至葛尾等村,北至水头。
(后面开列了参与者黄、林、李、许、周、陈、柯、谢、鄞等诸姓乡绅四十多人姓名)
嘉靖◻︎◻︎七月二十八日立
据洪旭勤介绍,多年来他寻访了潮州无数石刻碑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江东最古老的石碑。也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写着“潮州府”三个大字的石碑。更可贵的是,它的落款就是500年前的潮州知府郁侃。
而对比旧影潮州上镇海楼的牌匾,虽然略有区别,但风格、结构都比较相似。
特别是“潮”字和“府”字,相似度高。
令人不禁猜想:
镇海楼上的牌匾,是否就是描了落款知府郁侃的“潮州府”字样?
历史上多次重建翻新的镇海楼,它的“潮州府”牌匾,是否一直沿用着明代始建时的文字样式?
其中略有区别的原因,是否是数百年风吹雨打日头晒的木制牌匾经历多次翻新重描而让它们有了少许的变化?
当镇海楼复建竣工之时,上面“潮州府”的字样会是什么样子?长光伯不得而知。
请名人或书法家题写、书法大赛选取胜者的作品、采用古籍史资中的“潮州府”字样……是不是都有可能?江东父老发现保护、经过精心拓印出来的已经500岁的“潮州府”三字会不会成为另外一种可能?
不管最后这几个字能否影响镇海楼的牌匾制作。但不可否认的是,明嘉靖元年、潮州知府郁侃、经历500年磨难、由潮州乡民自发保护保存至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潮州府”石刻大字,每一个元素都具有代表性。至今好像还没能找到比它更具象征意义的“潮州府”三字。
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这三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州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正是有着众多文史学者的精心发掘,有着无数历史文化沉淀的元素的积累而成。
这座古城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血有肉,都渗透着历史的人文气息。
这座古城,就是由一段段可以触摸得到的历史组合而成。
也期望着更多的人参与潮州古城历史文化的发掘及钻研,让潮州变得更精彩。